某基坑監測點布置做法
工程概況
某基坑范圍8300m2,基坑開挖深度為13.1m。基坑為一級,基坑維護結構采用樁錨支護和復合土釘墻結合的方式進行基坑支護。該基坑北臨一條主路,南側有三棟住宅樓,西側兩棟住宅樓,東鄰一棟住宅樓。在基坑施工階段進行變形監測,及時掌握工程動態變化。
監測內容和測點布置
1.監測內容
根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的規定,基坑工程現場儀器監測項目的選擇應在充分考慮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基坑工程安全等級、支護結構的特點及變形控制要求的基礎上,考慮到該工程的特點,確定的監測項目如下:
(1)圍護墻頂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監測;
(2)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
(3)周圍道路沉降監測;
(4)周邊地表沉降監測;
(5)圍護墻體測斜;
(6)地下水位監測;
(7)錨索內力監測;
(8)裂縫監測。
2.測點布置
(1)圍護墻。將頂端畫“十”字的圓頭鋼筋埋人維護墻冠梁中,用混凝土固定,確保測點牢穩,共計埋人18個監測點(監測點的布置如圖所示),分別標記為N1-N18。監測點間距小于20m,每邊監測數目不應少于3個。
(2)建筑物。在鄰近基坑的建筑物四角、中部分別布置沉降監測點,布點同時要考慮到方便以后的水準觀測。監測點采用L型沉降觀測點預埋件埋人建筑物內,建筑物監測點埋設見圖5.4。南側建筑物埋設16個測點,編號S1-S16,西側建筑物埋設10個監測點,編號W1-W10,東側建筑物埋設4個監測點,編號E1~E4。
(3)道路、地表。沉降監測點間距25~50m,以長80-100cm的圓頭螺紋鋼埋人,監測點的上部在地表以下。測點埋設穩固,做好標記以便保存。監測點處應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響人員及車輛通行,道路、地表監測點分別6個、4個,編號分別為L1-L6、D1~D40
(4)圍護墻體測斜。利用測斜管進行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基坑的周圍共埋設測斜管10個。沿基坑邊每邊布設鉆孔,將測斜管連接好,底部和端部密封,調整測斜管導槽至合適方位,安置在鉆孔中,鉆孔回填使用干沙,注意對測斜管進行保護。
(5)地下水位。基坑周圍布設監測孔進行水位監測,其深度一般低于擬降水位深度0.5m以上。共布設6個監測孔,編號為SW1-SW6。
(6)錨索內力。錨桿的內力的監測點應選擇在受力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邊中部、和地質條件復雜區段布置監測點。本項目共布設6個測點,編號為Ml-M6。其中基坑南北面各埋設2個,東西面各埋設1個。
監測、計算方法
(1)樁頂水平位移監測利用LEICA402全站儀(其測角精度為2",測距精度為2mm+2PPm,),利用小角法進行觀測,即沿基坑的周邊工作基點建立一條軸線,以軸線基準,在工作基點上架設儀器,嚴格對中整平,分別測出各個監測點相對后視的夾角,通過測量監測點與軸線間的小角變化,得到監測點垂直于軸線方向的位移來反映邊坡的變形。角度觀測采用一測回,距離采用兩次測距取平均值。設觀測監測點的角度差值為△β,設站點到監測點距離均值為L,從而得到監測點的位移量為
△=△β*L/206265(5.5)
樁頂垂直位移監測要從基準點引入髙程(高程可假設),利用DS05(0.5mm/km),固定測站、人員、儀器等進行閉合線路測量,定期檢查基準點的穩定性(聯測基準點)。要根據規范滿足相鄰變形點高差中誤差及測站高差中誤差的要求,具體測量技術要求見表5.5和表5.6。上次高程減去本次高程為本次沉降量,初始高程減各次高程為累積沉降量。
(2)周圍建筑物沉降監測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觀測,監測方法、計算同樁頂垂直位移監測,具體測量技術要求見表5.5和表5.6。
(3)周邊道路及地表沉降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觀測,監測方法、計算同樁頂垂直位移監測,具體測量技術要求見表5.5和表5.6。
(4)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利用測斜儀。鉆機打好鉆孔,將測斜管埋人孔體內,測斜管長度超過基坑開挖深度5m。測斜管一般由塑料管或鋁合金管制成,常用直徑為50-75mm,長度為每節2-4m,測斜管內有兩對相互垂直的縱向導槽。測量時,測頭導輪在導槽內可上下自由滑動。觀測時,注意帶導輪的測斜探頭嚴密安置在測斜管的導槽中,一般往復測量兩次消除安裝誤差,每次讀數位置誤差小于0.5cm,水平位移誤差小于0.5mm。計算時,采用兩次位移值的差值作為變形值。
(5)用水位計進行地下水位監測。在基坑開挖前將水位管埋設好,測量時,將水位計探頭沿管緩慢放下,當探頭接觸到水面時,探頭發出蜂鳴,讀取孔口處水位計測尺上的讀數。,即為觀測水位值。在基坑降水前,測得各水位孔孔口標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標高減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標高,初始水位為連續兩次測試的平均值。每次測得水位標高與初始水位標高的差即為水位累計變化量。
(6)內力是反映錨拉支護結構錨索受力情況和安全狀態的指標,根據結構設計要求,錨索計安裝在張拉端或錨固端,安裝時,鋼鉸線或錨索從錨索計中心穿過,測力計處于鋼墊座和工作錨之間,安裝過程中應隨時對錨索計進行監測,并從中間錨索開始向周圍錨索逐步加載,以免錨索計的偏心受力或過載。
錨索測力計的計算公式為
P=K(F-F0)+b(T-T0)(5.6)
式中:P為被測錨索荷載值(kN);k為錨索測力計的最小讀數(kN/KHz2);f為實時測量的錨索測力計輸出值(kHz2);F。為錨索測力計的基準值(kHz2);6為錨索測力計的溫度修正系數(kN/T);r為錨索測力計的溫度實時測量值(℃)。為錨索測力計的溫度基準值(℃)。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sugar-ind.com/bianxing/100.html
- 上一篇:近接高度敏感建筑物施工預加固技術
- 下一篇:軟土地基常用的幾種處理方法
相關文章
- 2018-11-03·基坑監測過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項匯總
- 2018-11-02·基坑監測邊坡水平位移及豎向位移的影響因素
- 2018-11-01·基坑支護施工以及基坑監測方法
- 2018-10-14·基坑監測的具體工作流程及要求
- 2018-08-12·不同規范關于基坑變形監測報警值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