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監測技術的主要內容
1.按照變形性質進行分類
變形體在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垂直度、彎曲度等方面發生的變形,按照其變形性質一般可以歸納為以下種類:
(1)位移。變形體平面位置隨時間發生的移動稱為水平位移,簡稱位移。水平位移監測就是測定變形體沿水平方向的位移變形值,并提供變形趨勢與穩定預報而進行的測量工作。產生水平位移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及其基礎受到了水平應力的影響。適時監測建筑物的水平位移量,能有效地監控建筑物的安全狀況,并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加固措施。
(2)沉降。變形體在高程方向上的變形,本應稱為垂直位移,但由于歷史的沿襲和特定情況下的需要,以及考慮與建筑學、巖石力學、土力學等相關學科之間融會貫通,常稱為沉降或沉陷。建(構)筑物垂直位移監測是測定基礎和建(構)筑物本身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當前,在建筑物施工或使用階段進行沉降監測,其首要目的仍是為了保證建筑物的安全,通過沉降監測發現沉降異常,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傾斜。這是指變形體在垂直度方面的變形。傾斜一般是由于變形體不同側變形量的大小不一樣造成的,如基礎的不均勻沉降等。
(4)撓度。這是指變形體不同位置偏離其理論位置的變形。
(5)裂縫。這是指變形體自身材料在拉、壓應力的作用下產生的縫隙,是由于變形體各部分變形不均勻引起的,對變形體的安全危害重大。
(6)日照變形。這是指變形體由于向陽面與背陽面溫差引起的偏移量及其變化規律。
(7)風振變形。'這是指超高層建筑或其他構筑物上部結構在風的作用下產生的位移或偏移。
(8)動態變形。這是指變形體在可變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其特點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2.按照監測方式進行分類
國內有些從事變形監測的學者將變形監測的內容分為以下四類:
(1)位移監測。主要包括垂直位移(沉降)監測、水平位移監測、撓度監測、裂縫監測等,對于不同類型的建筑物或地區,觀測項目有一定差異。
(2)環境量監測。一般包括氣溫、氣壓、降水量、風力、風向等。對于水工建筑物,還應監測庫水位、庫水溫度、冰壓力、壩前游積和下游沖刷等;對于橋梁工程,還應監測河水流速、流向、泥沙含量、河水溫度、橋址區河床變化等。總之,對于不同的工程,除了一般性的環境量監測外,還要進行一些針對性的監測工作。
(3)滲流監測。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監測、滲透壓力監測、滲流量監測、揚壓力監測等。
(4)應力、應變監測。主要項目包括混凝土應力應變監測、錨桿(錨索)應力監測、鋼筋應力監測、鋼板應力監測、溫度監測等。為使應力、應變監測成果不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在測量應力、應變時,應同時測量監測點的溫度。應力、應變的監測應與變形監測、滲流監測等項目結合布置,以便監測資料的相互驗證和綜合分析。
3.按照幾何量和物理量分類
還可以按幾何量和物理量的方法進行如下分類:
(1)有關幾何量的變形監測。主要內容包括水平位移監測,垂直位移監測,偏距、傾斜、撓度、彎曲、扭轉、震動、裂縫等監測。水平位移是監測點在平面上的移動,它可分解到某一個特定方向;垂直位移是監測點在鉛垂線上的移動;而偏距、彳質斜、撓度等也可歸結為沉降和水平位移監測。
(2)有關物理量的變形監測。主要內容包括應力、應變、溫度、氣壓、水位、滲流、滲壓、揚壓力等監測。
總的來說,變形監測的內容應根據如基坑類型、變形體的性質與地基情況來確定。對于不同類型的變形體,其監測的內容和方法有一定的差異。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sugar-ind.com/bianxing/20.html
- 上一篇:變形監測的目的和意義
- 下一篇: 變形監測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