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如何進行分析
北京某航空基地綜合實驗樓,主樓±0.00以上層數為10層,主樓和純地下室部分±0.00以下層數為2層,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其基坑開挖深度為10.38m~12.58m,整體采用樁錨支護,基坑側壁安全等級設計為一級。基坑北側有一雙層廢棄廠房,南側臨近市政道路,路下埋有燃氣、電信、污水等地下管線。為了監測基坑深層水平位移,在基坑周邊中部、陽角處及有代表性的部位,以平均30~40m的水平間距共布設了8個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點SC1~SC8,如圖3所示。
根據施工計劃,基坑從2016年9月開挖至2017年2月回填完成共持續約5個月。根據設計和監測規范要求[8]23,本工程基坑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頻率和監測報警值見表1。其中一級基坑監測報警值累積不超過3‰h(h為監測處基坑開挖深度,本工程按最淺處10.38m計算)。
為典型分析基坑深層水平位移數據變化與影響因素,本文選用2個具有代表性的監測點SC1和SC5從2016年9月15日基坑開挖至2017年2月2日回填完成3個過程共16次監測數據成果進行論證分析(其中第1個過程選用10次監測數據成果)。SC1監測點深部水平位移曲線圖如圖4所示。
2016年9月15日和19日水平位移值較為穩定,均值為0.51mm,從2016年10月5日開始,地面至孔深7.5m的水平位移逐漸增大,其中0.5m處水平位移為4.95mm,7.5m處水平位移為2.15mm。經分析主要原因為10月份有數次大型機械車輛碾壓及工地卸貨所致,通過增加基坑底部支護措施,從2016年10月9日至基坑回填完成,SC1監測點深部水平位移變化整體較為穩定,至2017年2月2日基坑回填完成,0.5m處累積水平位移為16.75mm,最深處累積水平位移為1.44mm。SC5監測點深部水平位移曲線圖如圖5所示。
2016年9月15日和19日水平位移值較為穩定,均值為0.36mm。從2016年10月17日開始,地面至孔深4m處的水平位移顯著增大,其中0.5m處水平位移為7.21mm,4m處的水平位移為2.95mm。經分析主要原因為SC5點南邊有一洼坑,10月上旬連續降雨導致雨水積存并滲透至地下,引起周圍土體軟化導致測斜管有所傾斜。結合周邊地表沉降數據和現場巡視,并未發現基坑壁和地表裂縫和沉降。至基坑回填完成,SC5點0.5m圖5SC5點深部水平位移曲線圖處累積水平位移為14.35mm,最深處累積水平位移為1.69mm。
由于該基坑整體采用樁支撐結構,支撐體系采用剛度較大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支撐附近均產生一定的深層水平位移。基坑北側在開挖過程中機械動荷載相對較多,而南側因臨近市政道路,地下管線較多,故布置雙排樁支護結構,因此從整體監測數據分析可知,在基坑周圍地質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基坑南側深層水平位移小于北側。
通過對具體工程實例進行分析,并結合規范和本人實際工作經驗可知,測斜儀能較好滿足一般基坑深層水平位移監測精度要求,同時得出以下結論:
(1)測斜儀深層水平位移監測的精度,能夠滿足基坑監測要求,與傳統的頂部水平位移監測對比,深層水平位移監測操作簡便,數據處理自動化程度高,同時能夠反應基坑深部的位移變化,對于基坑的安全施工有重要的意義。
(2)通過多期數據采集、處理與分析,利用測斜儀對基坑深部水平位移進行監測,監測精度與施工現場的環境有密切聯系。為防止測斜管因外界客觀原因產生監測偏差,應隨時注意測斜管周邊地表情況,避免因雨水滲透及施工過程中各種動、重載荷擾動影響監測結果。
(3)為了深入分析基坑深部水平位移變化因素,需充分結合圍護結構頂部水平位移和豎直位移等其他監測項目成果,為支護結構軸力監測、施工現場巡視提供數據支撐,全面保障基坑工程安全。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sugar-ind.com/bianxing/210.html
- 上一篇:基坑監測過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項匯總
- 下一篇:建筑物傾斜觀測如何進行數據分析
相關文章
- 2018-11-20·建筑物傾斜觀測如何進行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