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觀測基準點的設置樣式與選擇
1、淺埋型基準點
很多建筑物沉降觀測中,基準點可以進行現場澆筑,而且場地內原狀土層較淺,基準點往往采用淺埋型,對于原狀土層本身較軟或含水量較高時,不適宜采用這種基準點形式。淺埋型基準點埋設示意圖如圖2所示。
淺埋型基準點的優點是:1)設置方法較為簡單;2)設置成本較低。缺點是:適合在地表水較深或雨水較少的區域布設;由于埋設較淺,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需注意事項是:混凝土底座需埋設到凍土層以下;需對基準點加強保護措施,避免車輛碾壓、超負荷堆載等對基準點的影響;在寒冷地區淺埋型基準點為了保證冬季凍土對基準點的影響降至最低,往往采用雙金屬管的方式進行埋設。
2、穩固建筑物上設立的墻水準點
墻水準點布設時,必須要選擇合適的穩固的建筑物,防止水準點的穩定性受到影響。
首先,選擇離施工擾動區域較遠,施工基坑影響范圍外的建筑物;其次,選擇已經穩定的穩固的建筑物;第三,選擇基礎形式較好的建筑物,比如采用了樁基基礎形式的建筑物,進行了地基處理并且沒有荷載連續墻等;第四,不宜選擇上部結構穩定性差的建筑物,比如電線桿、風車、水泥或瀝青路面等。電桿雖然荷載不是很大,但是自身基礎承重面較小,上部由于有高壓線的牽引作用,它的穩定性較差,不宜選擇設置基準點。墻水準點埋設示意圖如圖3所示。
墻水準點的優點是:設置簡單、方便;成本較低;基準點穩定性最高。缺點是:局限性明顯,影響區域外必須要有合適的建筑物。注意事項是:選擇建成年代較長,基礎牢固的建筑物;水準標志需埋設在建筑物的結構上,以避免墻體外側保暖、裝飾層對標志造成影響;埋設時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避免埋設不牢固引起基準點變化。
3、深埋型基準點
當場地內原狀土或基巖較深時,可采用深埋型基準點的形式布設基準網。在沉降觀測的工程中,由于場地地質條件的不同,基準點選擇的類型也有所不同,深埋型基準點是采用鉆機打孔的方式進行基準點的布設,并在基底采用混凝土進行現澆。一般為降低冬季凍土層的影響,基準點標志往往采用雙金屬管的形式。深埋型基準點埋設示意圖如圖4所示。
雙金屬管在實際工程中對于凍土影響能夠有效降低,外管相對于內管是分離的,凍土的凍脹作用只能體現到外管壁,導致外管隨外側凍土上升下降,而內管能夠由于底部混凝土或基巖的作用而固定,不受凍土層影響。
深埋型基準點優點是:基準點較為穩定;有利于長期留存,方便后期使用;3)受外界影響小。缺點是:埋設成本高;埋設工藝復雜;對場地要求較高,埋設過程容易受周邊場地、地下管線等影響。注意事項是:雖然受外界影響較小,但仍需避免大型車輛碾壓,須遠離施工道路等容易受擾動的地區;埋設深度需根據地質水文情況進行設計,避免埋設過深埋設至地下水豐富的區域造成基底混凝土流失。
4、基巖型基準點
基巖型基準點是直接將基準點埋設至外露的基巖上。基巖型基準點埋設示意圖如圖5所示。
基巖型基準點的持力層直接就是基巖,所以其穩定性最好,由于基巖的原因,基準點受地表水、雨水、地下水影響最小,同理,受凍土影響也最小。目前,很多城市(如廣州、武漢等)已廣泛采用基巖標。
基巖型基準點的優點是:穩定性最好;埋設簡單;埋設成本低;受周邊環境影響最小。缺點是:埋設局限性較大,由建筑場地的地質情況決定。注意事項是:有條件的場地內,盡量采用基巖型基準點,或者部分點位采用基巖標,有利于基準網的穩定性、持久性;以基巖標作為基準點使用時,須注意基準點與需要進行沉降觀測的建筑物的距離,太遠時觀測精度會相應下降。
基準點形式的選擇
不同類型的基準點,由于其埋設形式的不同、持力結構的不同等原因造成各自特點也有所差別。
就穩定性而言,穩定性最好的為基巖型標石,其次為墻水準點。深埋型及淺埋型基準點的穩定性與其持力層有關,穩定性較為一致。
就埋設復雜程度與成本而言,經濟性最好的為基巖型標石與墻水準點,淺埋型基準點次之,深埋型基準點最為復雜、成本最高。
選擇基準點的形式,是我們進行建筑物沉降觀測工作的基礎。不同周邊環境及地質情況,基準點的選擇也不盡相同。南方地表水豐富、地下水位淺、夏季雨水多,采用基巖型基準點、墻水準點、深埋型基準點較為適宜。北方干旱地區根據地層情況進行選擇,墻水準點、淺埋型水準點一般比較適宜,大型工程、重要工程也可采用基巖標或深埋型基準點,中小型工程采用墻水準點較為適宜。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sugar-ind.com/guancedian/40.html
- 上一篇:不同工程建筑物變形觀測點的布設
- 下一篇:影響基準網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及沉降觀測基準點
相關文章
- 2019-01-14·沉降觀測基準點為什么選擇三個以上
- 2018-07-29·告訴你一個做建筑物沉降觀測基準點的秘訣
- 2018-05-11·影響基準網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及沉降觀測基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