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觀測過程中常見問題和處理方法
沉降觀測數據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現象,表現在沉降時間曲線中某段異常。對于這些問題,應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予以針對性地處理,現將發生頻度較高的幾種現象分述如下。
第二次觀測時數據曲線發生回升現象
在第二次觀測時發現觀測的數據比第一次高(數據回升現象),第三次以后數據又緩慢回落趨于正常,這種現象的出現,多數是由于首次觀測精度不高,觀測數據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所引起。在處理這樣的數據時,如果第二次比第一次高出 4 mm,可以放棄第一次觀測數據,將第二次的觀測數據可以作為初測數據。如果回升≤ 4 mm,可以把第二次觀測數據與第一次觀測數據調整到一致。
中間某一次觀測數據曲線突然回升
發生這樣的現象,多數是因為水準點或觀測點受外力作用所導致的。水準點受外力擾動后低于被擾動前的標高或觀測點受外力擾動后高于被擾動前的標高,將出現數據回升。當確認水準點或觀測點被擾動后,可以采取下面辦法來解決。
1)水準點被擾動后可以通過其余水準點的聯測,及時發現被擾動的水準點。如果水準點只是沉降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形損壞,此水準點可以繼續使用,應及時根據聯測結果改正高程數據,以備下次使用。如變形嚴重,或者其中一個水準點多次觀測仍持續沉降,必須另外選擇比較適合的位置埋設新水準點,并聯測記錄新的高程。
2)觀測點被外力擾動變形后,首先需要檢查觀測點是否有松動或變形,如沒有松動可以繼續使用。如有松動必須及時加固或者重新埋設新點,如高程發生改變則必須進行合理處理,可以選擇附近的沉降點,取該點在同一觀測周期內的沉降量,作為被擾動觀測點之前的沉降量。此辦法雖然不能真正地反應被擾動觀測點之前的沉降量,但是如果選擇適當,可以得到比較接近實際情況的結論。
觀測后期數據曲線出現漸漸回升
一般出現觀測點數據回升,多數是因為同一區域內的水準點沉降所致。如果是安放于臨近建筑物上的水準點,多因建筑物尚未穩定繼續沉降所致。如果是按照規范要求新埋設的水準點,可能是埋設時間不長,埋設深度比較淺,埋設位置的地理地質條件松軟。例如:施工回填土、彈性土壤、地下水位變動,都會造成觀測點數據漸漸回升。這種現象基本都是水準點緩慢沉降所致,一般沉降量都比較小。由于建筑物施工初期階段加荷載量較大,從而使建筑物沉降量也比較大,此時水準點的輕微沉降不足以在數據上顯示出來。到了施工的后期,建筑物荷載基本加完,建筑物沉降減緩趨于穩定,如果水準點繼續下沉,就會出現數據漸漸回升的現象。因此,在選擇或埋設水準點時,特別是在老舊建筑物上設置水準點時,應保證點位的穩定。已查明是水準點沉降所導致的數據回升,應該測出水準點的沉降量來修正觀測點的標高。
沉降數據曲線波浪起伏狀態及其處理
建筑施工后期沉降曲線容易出現波浪起伏的狀態,出現這樣的現象并不是建筑物下沉所致,多數是因為測量誤差導致的(如何減少測量誤差影響參照如何降低沉降觀測誤差)。施工初期由于荷載加的快,沉降量較大,波浪起伏的現象不容易顯現,到了后期,由于建筑物沉降速率放緩或已接近穩定,測量誤差對沉降曲線的形狀影響較大,曲線起伏比較明顯。解決辦法基本是根據整體沉降情況進行分析,可以進行曲線擬合,以減小誤差對建筑物的影響。
沉降觀測點點位變更
施工期間由于施工圖變更或結構改變需要挪動觀測點,并且重新安裝新的觀測點,出現這樣情況是觀測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應該在在用的觀測點被遮擋之前選擇好位置安裝替代的新觀測點,觀測時先觀測舊點再觀測新點,記錄舊點高程和新點高程,在新點第二次觀測時算出沉降量,用舊點的最后一次高程減去本次沉降量,從而計算出最終高程。
冬季觀測注意事項
北方冬季時間長,氣溫基本都在零度以下,土壤結冰,此時現場觀測需要注意下列問題。
1)觀測前半小時,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下,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
2)觀測時盡量將儀器安置于穩定的鋪裝層面上,避開凍土區防止腳架融化凍土造成儀器傾斜;
3)冬季數字水準儀數字按鍵靈敏度下降,觀測時要先輸入高程再安置調平儀器。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sugar-ind.com/jishu/54.html
- 上一篇:高層建筑沉降觀測的基本要求
- 下一篇:大型煙囪傾斜與沉降觀測分析
相關文章
- 2019-04-12·沉降觀測數據分析如何按步驟進行
- 2019-04-02·建筑物沉降觀測精度提高方法和措施
- 2019-03-14·沉降觀測曲線異常數據分析
- 2019-03-04·講解兩種橋墩沉降觀測方法
- 2019-03-01·五種需要進行建筑物沉降觀測的情況分析